編 輯丨姜詩薔
圖 源丨新華社
個人養老金細則正密集落地。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依據文件,享受稅延政策的保險產品不僅有望擴容,監管還擬為險企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設定一系列資質門檻。此前,證監會發布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至此 , 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配套細則均浮出水面,銀行機構如何通過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兩類金融產品對接個人養老金制度仍待明確。
" 細則決定未來。" 中國職業健康互助保險社創始人、籌備組組長閆安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個人養老金混業經營模式下,最為關鍵的是 " 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細則 "。
他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具有普惠特征,涉及每個國民,因此 " 細則 " 出臺之前,需要在三支柱養老金制度協同與個人養老金覆蓋面、個人養老金賬戶與金融產品投資轉換、領取稅負 3% 對我國不同收入群體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激勵效用測試等,都需要 " 未雨綢繆 "。
中金公司金融工程分析師胡驥聰認為,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望加速落地。此外,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后,多元、豐富、各具特色的產品類型或將滿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差異化養老理財需求,也為個人養老賬戶的投資提供多樣化的配置工具,助力養老第三支柱相關制度的順利推行。
養老金融產品群雄逐鹿
根據《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可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
這意味著,銀行、保險、公募基金將同臺競技,角逐個人養老金市場。
在各類產品的規模上,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研究統計,按時間順序來看,養老目標基金試點最早,自 2018 年試點以來已發行 190 支規模 1181 億元,包括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兩種類型。其次是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至今保費收入 22 億元,加上 2018 年 5 月試點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6 億元保費收入,總計 28 億元。最后養老理財產品,自 2021 年 9 月試點以來已發售 27 支產品,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金額將近 870 億元。
2018 年 2 月,證監會在《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中,針對養老目標基金的產品定位、投資策略、運作形式、投資范圍等做出明確規定,開啟了養老目標基金的規范化運行之路,根據要求,養老目標基金以 FOF 形式運作。
經過四年的持續發展,目前養老目標基金管理規模向頭部機構高度集中,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在養老目標風險基金中,交銀施羅德基金規模 199 億元、興證全球基金管理規模 114 億元,管理規模領先;在養老目標日期基金中,華夏基金管理規模 39 億元、中歐基金管理規模 16 億元,管理規模領先。
國泰基金表示,未來的養老金投資管理中,精細化、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產品后續或將逐步納入普通 FOF 基金、固收 + 基金、權益基金、債券基金等更多類型的產品,以匹配不同年齡、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豐富個人養老金參與者選擇。
與此同時,受益于試點范圍的擴大,今年以來養老理財產品數量及規模均有快速增長。
2021 年 8 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批準工銀理財于成都市和武漢市、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于深圳市、光大理財于青島市,開展為期一年的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并規定單家機構募集養老理財產品的規模上限為 100 億元。
2022 年 2 月,中外合資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財也被納入試點機構范圍。隨后,在此基礎上,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的通知》,又新增六家理財子公司獲批試點,試點地點范圍拓展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個城市。
最新數據顯示,招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旗下養老理財產品規模率先突破百億元。截至 2022 年 8 月末,招銀理財發行的 5 只養老理財產品合計規模 269 億元,其中,招睿頤養睿遠穩健五年封閉 3 號固收類養老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接近百億元。
此外,還有商業養老保險和將啟動試點的特定養老儲蓄。
業內人士表示,從競爭維度看,銀行、保險、公募基金將是個人養老金市場的主要 " 分羹者 "。胡驥聰認為,各類機構可把握自身稟賦,銀行可以把握渠道優勢,實現儲蓄存款向理財產品引流;保險作為養老產品管理領域先行者,可充分利用長期養老保險運作與管理經驗;公募基金則是權益資產管理優勢突出,中高風險產品或成為難以替代的資產配置工具。
各類資管機構積極籌備
盡管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未全面落地,但銀行、保險、基金已經加速布局,積極籌備。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在官方 APP 中布局個人養老金專屬模塊,并提供上線通知服務。
比如,平安銀行在 " 口袋銀行 "APP 內設置了 " 養老專區 ",支持客戶完成養老金測算并生成報告,同時支持稅延養老保險和養老目標基金的購買。招商銀行手機銀行 App" 養老專區 " 內也開設了個人養老金功能,不過,相關功能尚處在預熱階段,還未正式開放。
此前,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代銷機構、公募基金等機構開始參與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對接測試,同時也逐步探索個人養老金賬戶相關的管理制度建設、系統建設等工作,為個人養老金的業務落地做充分準備。
據介紹,華安基金打造了一套系統化 FOF 投資管理體系,一方面在配置策略和基金選擇方面分別進行深度研究,對于大類資產和風格資產進行了模塊化的研究與跟蹤;另一方面,在戰略配置角度優化了多資產的戰略配置方案,提高了養老目標基金對風險控制的管理要求,對組合收益和凈值波動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管理。
對于資管機構的布局,中金公司推測,當前制度預期下,中短期內第三支柱個人增量資金或將主要來自商業養老金融產品。資管機構的養老理財方面,短期內建議布局固收類產品承接市場需求;中長期關注投研能力建設豐富產品貨架;養老 FOF 方面,建議中短期內重點布局目標風險型產品;中長期內有序布局目標日期型產品。
對財富管理機構,個人養老業務本質上是財富業務中圍繞特定需求(養老)衍生出的子業務,展業邏輯與財富管理類似。短期需要更加關注客戶獲取和優質產品供給,核心是分客群經營,可以考慮從賬戶功能設計與定制解決方案類產品兩方面提升賬戶吸引力,而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資產配置和規劃能力。
E N D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林曦瑩